文字與畫面齊身-法蘭西特派週報

我是不知道任何有關於這一個故事的背景,即便它是一個虛擬的故事,但我依然憧憬於那一種過去時光給予人的一種懷舊,而那樣的時空之下,『慢燉』是給我的的一種極為嚮往的情調。 其實我們或許很難想像,現在的出版事業到底被工業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,推進到何等的程度,但我們可能絕對有一種感覺,那就是以前很不一樣,而對於我一個走過這時代與過程的人,那真的只有只能紀念的過去!但即便如此,現代人還是很難去想像過去的那一種運作,是如何,是怎樣;因為我們已經走了太遠太遠。 魏斯·安德森,總不會讓我們失望,她的電影畫面總是飽滿到,讓人不願意去忽略即便在畫面之下各個細微角落的呈現;說得更激進點,我認為每一個動畫的cut,都是一禎最具敘事故事的照片。而以這樣一部的電影,來對於過往時代的新聞事業致敬,甚或精準的抓出滿滿的在地生根,且與社區背景脈絡所貼近的報導,之所以能夠推動人心的那一種感受。 但是我其實也懷疑自己,如果這樣的電影拍攝,逆轉回去變回文字的話,就像是我們在地的報導刊物,諸如週刊編輯、貢丸湯之類的,我是否會也真的不放過任何一秒的直盯著那文字的流動。當然,我相信文字必須透過花時間閱讀與消化吸收,但攝影經過篩選之後掘出精華又以更具聲光刺激的方式去延伸!更像是具有生命一般的,循環著讓人在其中洗鍊,我以為那樣的體驗是沉浸的。

文字與畫面齊身-法蘭西特派週報
文字與畫面齊身-法蘭西特派週報

Manners maketh man

我一直覺得多說一句:請、謝謝、對不起,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,至少讓任何事情的起頭或結尾,可以經過語言的修飾之後,比較順滑 (smooth),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多多的練習,即便它可能變得很形式,又或現在還被依些人詬病說,諸如此類我不懂台灣人為什麼一開頭就要說對不起?! 與人為善不好嗎?客客氣氣是錯誤的嗎?我知道有些人想要討論什麼台灣人的自卑心受罪,又或者是自信心不足,但是我卻是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理所當然地脫口而出的,更甚者很多時候需要看怎樣的對話在怎樣的脈絡之形成! 當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起熱騰騰的案例,就在我眼前發生,而且我還是那樣被使喚的對象,直讓我感嘆-確實金牌特務說的不錯,即便有些假掰,但的確Manners Maketh Man!如下: 黑男從Room 416走出來,對著在遠處角落座位的我,喊著:hey….hey…Do you know Arnat?我不知道這聲音從何而來,但我就抬了頭,就看到一個黑男好像是在透過相隔的空氣對我喊話,我看了看Arnat的座位,然後我狐疑地回覆說:I didn’t see him,因為我根本還是莫名其妙他在問什麼?黑男接著說:I am leaving to another office and we are having a meeting in this room. Let him know I am away when he is here….大致上的意思我聽個七八成是這樣,但這頤指氣使的口氣,我只回了簡短的:OK。

Manners maketh man
Manners maketh man

怎麼會有如此離譜的UberEats店家?

我在Google Map上擔任 (義務) local tour guide 已經許多年,我基本上都是三顆星起跳,極少極少的狀況我會給到兩顆星,但三顆星的評價 (當然也加上我個人主觀的評論)代表可食,以上的四顆星已經接近好吃/美味,我是還沒有給到五顆星的。但是,要讓我給到一顆星的,這是第一次! 我可以理解,加入外送平台是另外一個成本,因為會被抽成,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另外一個機會,因為你的服務範圍透過平台讓更多人看見,give and take!我相信很多人在使用了外送平台的服務之後,會發現因為這樣的關係,很多的價位都比店內價調整了許多,有些在可以接受的範圍,但有些是誇張到一個不行,而怎樣的拿捏你可以很主觀,但我以為一成已經好像很多了,特別是妳原本單價就不便宜的。 但我想要先來討論有關於高單價的餐點,不知道各位會有怎樣的想像,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自己的定見,有些人會願意接受高單價因為那是稀缺少見的材料,有些人會願意接受高單價因為那份量是一份可以擋整天,諸如此類的也同屬於主觀看法;但我認為至少對於不同類型的餐點,諸如日本料理,義式料理,韓式料理,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大約的概念,喔,那價位大概是在哪裡,同樣也包含了有關於那菜點的份量。

怎麼會有如此離譜的UberEats店家?
怎麼會有如此離譜的UberEats店家?